4月11日下午,由贵州画院(贵州美术馆)主办的“山乡风物写来看——刘复莘中国画作品展”在贵阳开展。此次展览既是纪念黔籍艺术家刘复莘100周年诞辰的重要活动加杠杆炒股吗,也是对贵州地域文化传承与艺术创作的一次深情回望。
展览展出刘复莘百余幅中国画佳作,全面展示了其在艺术各领域的成就,彰显和突出贵州美术的地域性、时代性、创新性。从苗乡侗寨到山水美景,从苍劲藤竹到奇幻溶洞,全景式展现了这位艺术大家扎根乡土、融贯中西的创作生涯,为观众铺陈出一幅流动的山乡美学长卷。
生于1925年的刘复莘,自贵阳青岩古镇走出,早年师从吕凤子、谢孝思等名家,在正则艺专接受系统艺术教育。他毕生践行“传统与生活相结合”的创作理念,足迹遍及黔地山川,把贵州地域特色的风物与景致用中国画的形式展现给大众,后来以藤竹、溶洞为艺术符号,开创出极具辨识度的水墨语言,时人称之为“刘竹子”。
展开剩余60%据悉,在20世纪80年代初,刘复莘还参与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贵州厅的设计,著名的“朱砂山”等作品便出自其手。此外,刘复莘对贵州文博事业也作出了一定贡献,贵州省博物馆藏兴义出土铜车马的修复即为其主持,还有河滨公园门廊、黔灵公园内的解放贵州人民纪念碑、人民广场的毛主席塑像、贵阳客车站室内装饰等设计,都曾凝聚了刘复莘的智慧。2004年,刘复莘在贵阳去世。
“刘复莘先生结合传统画竹技法,将其中西结合,深入生活,对贵州藤竹进行反复写生,终致画竹一科极具新意,构建一定的现代审美意趣。在贵州溶洞的画法上,他又结合传统山水画的皴擦点染技艺,外师造化,发前人所未有,使之别开生面,让人为之耳目一新。”开幕式上,嘉宾的发言深情回顾了刘复莘先生艺术的点滴,高度赞扬了他的桑梓情怀与画艺风格。
刘复莘之子刘塑介绍,在父亲100周年诞辰来到之际,他深切怀念父亲的勤奋善良和敬业精神,希望广大观众透过这些浸润着泥土气息的画作,不仅能领略黔山秀水的艺术转化,更可触摸一位本土艺术家对故土的永恒眷恋。
本次展览在贵州美术馆7号厅展出,展期将持续至5月11日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
文、图/陈江南
编辑/刘立超
二审/赵相康
三审/陈曦加杠杆炒股吗
发布于:贵州省